“
2017年10月,席大大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7月,席大大总书记进一步指示,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关系全面尊龙凯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职业教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既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神圣使命,也是自身事业提升发展的重大机遇。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当前和今后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政治担当和行动自觉,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以大担当大作为实现大提升大发展。
一
深刻理解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
政策依据
(一)党中央一系列“三农”指示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行动指南
党的十九大之后,党中央先后颁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系统的工作要求,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擘画了宏伟的政策蓝图,同时也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南。2018年初,党中央发布1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职业教育”。2019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把乡村人才纳入各级人才培养计划予以重点支持,“大力发展面向乡村需求的职业教育”。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席大大总书记强调,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2020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提出,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深化扶志扶智,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扩大职业教育学校在农村招生规模,提高职业教育质量”。2021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强调,全面尊龙凯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技能培训,尊龙凯时一批产教融合基地”,培育高素质农民,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
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的严峻形势,2022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支持办好涉农高等学校和职业教育”,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尊龙凯时,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培养乡村规划、设计、尊龙凯时、管理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推进乡村振兴,“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二)党中央一系列教育指示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工作指导
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席大大总书记多次做出明确指示。席大大总书记指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务必把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他说,“越穷的地方越难办教育,但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越不办教育就越穷”。相对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工作的软肋。2014年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席大大总书记专门就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系统回答了职业教育“怎么看”和“怎么办”两大根本问题,明确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工作方针、根本任务、办学方向、支持重点、党政职责等重大问题。
2016年5月16日,席大大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时,就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工作进行了论述,他指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内在要求,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在于把教育质量搞上去,通过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人才资源价值。席大大总书记的这一论断,表明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教育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至关重要,必不可少,为我们大力改革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思想武器。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同年4月,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大大总理做出重要批示,要求瞄准市场需求和推动中国制造、中国服务迈向中高端,进一步改革完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补上突出短板,推动产教融合,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
2020年11月24日,席大大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明确要求,“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各层次各类职业教育模式,为劳动者成长创造良好条件。”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席大大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再次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同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新时期职业教育强化类型特征、提升自身适应性做出系统安排,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意志和狠抓工作落实的决心。该《意见》明确要求:职业教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推动学校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意见》还特别指出,“支持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强化校地合作、育训结合,加快培养乡村振兴人才,鼓励更多农民、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既要明确主攻方向,聚焦重点任务,也要遵循国家对新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统一要求,坚持不懈,砥砺前行。
二
精准把握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
政策内涵
(一)大力发展面向乡村的职业教育
长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面向乡村的职业教育,先后要求“加快发展”和“大力发展”,并采取了诸多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体现“加快发展”和“大力发展”的核心指标如办学规模等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据教育部统计,2011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1280所,招生1287900人,在校生3138830人,其中农林牧渔大类专业招生57103人,在校生172439人,分别占高职高专院校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4.43%和5.49%;到2018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1418所,招生3688341人,在校生11337005人,其中农林牧渔大类专业招生64658人,在校生192409人,分别占高职高专院校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1.75%和1.7%,办学规模明显缩小。2019年情况发生变化,到2020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1468所,招生524336人,在校生14595488人,其中农林牧渔大类专业招生103076人,在校生280815人,分别占高职高专院校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19.69%和19.24%。
中等职业学校的形势更为严峻。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13941所,包括生源主要来自农村的职业高中5206所,其中地方教育部门所属2943所。到202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9896所,职业高中3216所,其中地方教育部门所属2070所,分别减少29.02%、61.88%和29.63%。全国职业高中的招生数和在校生数,也由2010年的2786747人和7263332人,减少到1583830人和4197464人,下降幅度分别为43.17%和42.21%。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招生数、在学生数及所占比例,也呈逐年大幅下滑趋势(表1)。
出现上述问题,固然有部分职业高中合并或改制为中等专业学校,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升格的原因,但有关地方和部门对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缺乏应有重视和有效管理亦是客观事实。
中央要求“大力发展面向乡村需求的职业教育”,其“大力发展”的内涵应包括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奋发有为的工作干劲、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追赶超越的工作成果等,尤其应体现在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等方面。要做到大力发展面向乡村的职业教育,必须树立坚定的信念和信心,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踏实的工作作风,科学规划,周密安排,扎实推进,及时诊改,认真解决新问题,不断开创新局面。
(二)逐步健全公益性高素质农民培养制度
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我国广大劳动者的文化水平也发生了明显变化。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15467人,比2010年增加73.2%;高中(含中专)学历15088人,比2010年增加7.3%;初中学历34507人,比2010年减少1.1%;小学学历24767人,比2010年减少7.5%。据调查,高层次、高学历、高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乡村特别是偏僻山区、老少地区则十分稀少。2016年12月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表明,各地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以中老年为主,受教育程度绝大多数为小学和初中(表2)。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城市化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果。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末全国人口为14126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1425万人,占比64.72%;乡村人口49835万人,占比35.28%,乡村人口比重比2011年下降了近13个百分点。目前,尽管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已经胜利完成,但是农村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仍然相对较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1元,三者差距十分明显;从消费情况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07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916元,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8%,但农村比城镇高4.1个百分点。为增加家庭收入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许多有需求、有意愿、有基础的农村青壮年迫切希望参加各种形式的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但是限于经济承受力无法达到目的。
席大大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社会公平体现的是人们之间一种平等的社会关系,包括生存公平、产权公平和发展公平。在教育方面,每一位受教育者均具备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建立健全公益性高素质农民培养制度,是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应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精神,大幅度增加农村农民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投入,在基础设施尊龙凯时、实训基地尊龙凯时、师资队伍尊龙凯时等方面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不断改善农村农民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要为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在校生一、二、三年级农村(含县镇)学生和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为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政策;并在探索实行覆盖范围和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的同时,制定实施对在乡务农的青壮年农民根据乡村振兴需求接受学历性职业继续教育的支持政策,国家通过学员学成后购买学分的形式解决学费和生活补贴,所需资金由国家和省级财政列入预算转移支付,直补个人。这种学历性职业继续教育应实行新的教学模式、课程模式和学分制、弹性学制,为学员既不脱离日常生产活动又满足学习需要提供便利。河北省2009年开展中等职业学校送教下乡工作,招收20~40岁在乡农民入学,注册农民中专学历,农民就近就地接受教育,半农半读,农学结合,社会效益显著,受到普遍欢迎,办学规模最大时达35万人,其经验被全国18个省、自治区学习借鉴。目前,由于财政经费限制,河北省目前仅存20余所学校持续开展这一探索。公益性高素质农民培养制度是新事物,有些地区、部门具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不足为奇。在全党狠抓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要打破传统束缚,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各种有益的路径和方法。要针对不同农业业态、不同产业类型、不同职业岗位农业从业人员的特点制订不同方案,分别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三)加快培育乡村振兴人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要求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并充分发挥各类主体在乡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该《意见》强调,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这指明“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是乡村振兴人才的基本要求。
人才是分层次和类型的,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通常由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来培养。有研究认为,人才总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称为学术型人才,另一类是应用客观规律服务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为社会谋求直接利益的人才,称为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根据不同层次或工作范围,又可分为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三类,而学术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一般由普通高等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一般由职业教育培养,其中技能型人才多由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多由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在实践中,农业和二、三产业生产经营第一线的人才,如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初级技术工人、初级营销和服务人员的培养,多由中等职业教育承担;需要一定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的乡村公共服务人才、治理人才、科技人才的培养,多由高等职业教育承担,或通过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合作、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衔接合作等共同承担。
当前,乡村最基础、最紧缺、最急需培养的人才为高素质农民、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和乡村服务人才。高素质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家庭农场主是家庭农场的掌门人,家庭农场通常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在代际之间传承,是高素质农民得以存在的有效载体,也是农业后继者得以产生的重要条件。合作社是农民自愿联合起来进行专业化合作生产、合作经营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其最重要的职能在于引领组织分散的弱小农户。合作社带头人是合作社的主心骨和领路人,对合作社的成败具有决定性影响。乡村服务人才包括乡村尊龙凯时服务人才、乡村物业服务人才、乡村养老助老服务人才、乡村文化服务人才等,是乡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美丽乡村的尊龙凯时、运行、维护和发展。尽管高素质农民、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和乡村服务人才的专业类属不同,但都属于技术技能型人才,都需要通过接受职业教育使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成熟的心理素质,以及适合岗位需求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组织能力、市场信息获取能力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职业教育是高素质农民、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和乡村服务人才的最佳成长途径。
(四)直接参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职业教育要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与社会联系十分密切,有能力也有必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直接参与区域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推广。在职业院校校园内独立尊龙凯时或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家庭农场合作尊龙凯时现代农业科学实验场、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等,以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和教师科研项目为平台,引进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先进装备,做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让农民“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通过涉农专业尊龙凯时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农业实体,引领农民借鉴先进经验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
二是推进优秀地方文化传承。以地方戏曲、特色歌舞、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载体,通过演出、展览、培训、联谊等活动,面向社会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科学普及、技能拓展、休闲娱乐、健康养生等各类主题教育,强化农民的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组织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尊龙凯时。在有条件的地方依托县级职教中心设立文化馆、群艺馆、民俗博物馆等,组建农业文化社团,组织农民才艺竞赛,展示美丽乡村魅力,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是支持中小学教育和继续教育。依托县级职教中心,建立县域中小学研学中心(实践基地)和社区学院。鼓励县级职教中心利用自身专业技术教育优势,支持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和开设劳动课、职业技术选修课、专业实践课,帮助中小学将学生动手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指导特色综合高中以专项技能培养为主进行尊龙凯时和发展,指导乡镇、村成人学校和其他成人教育机构做好继续教育工作,使县级职教中心成为从少年职业体验、青年入职前技能养成到在职人员能力提升、老年人服务教育等全系列的教育培训服务机构。
四是建立学分银行。建立县域职业教育、社区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等各类教育学分互认制度,通过实行弹性学制、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结合等形式,面向乡村各类在业劳动者开展中、高职学历教育。将社区居民学分纳入信用体系尊龙凯时奖惩范围,引导乡村居民积极参与终身学习,促进乡风文明尊龙凯时、乡村治理体系尊龙凯时、和谐社会和技能社会尊龙凯时。
三
全面加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
政策保障
(一)完善网络和服务体系尊龙凯时
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强化省级统筹,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好办好一批县级职教中心,支持县级职教中心充分发挥多功能作用。落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支持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试办社区学院,鼓励县级职教中心加挂县域社区学院牌子,突出其社会服务职能。充分利用和开放县级职教中心师资、场地、设施设备、信息化课程等资源,开展在职人员岗位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进城农民工培训和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法律法规、老年康养、互联网+智慧助老等培训,以及社区志愿服务、社区综合治理等系列活动,形成职继协同、长短结合、机制灵活、体系开放的新局面。
采取多种渠道增加乡镇、村成人学校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县级职教中心与乡镇、村成人学校的联系,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成人学校加挂县级职教中心分校牌子。推进县级职教中心与城市各类院校、农业广播学校、科研院所对口合作,实施学历教育、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进一步整合县级职教中心和县电大、县成人教育中心、县老年大学等资源。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学校建立联系,协作实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持续加强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尊龙凯时,充分发挥全国县级职教中心联盟、中国职教学会乡村振兴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等社团作用,积极支持有关理论、政策、应用研究,科学编制和使用有关教材,广泛推广有关教学成果。
(二)强化涉农专业尊龙凯时
民以食为天。我国14亿多人口要吃饭,“米袋子”“菜篮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1年12月,席大大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前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建好办好职业院校涉农专业,是培养农村人才、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必须下大力气抓紧抓实。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出台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尊龙凯时的指导意见,推进正确的办学方向,提高办学水平。
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涉农专业目录,并根据乡村振兴需要定期更新。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应加大投入,切实加强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基础设施尊龙凯时,提升内涵。重点尊龙凯时内容包括:创新专业尊龙凯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尊龙凯时,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尊龙凯时,创新实训基地尊龙凯时模式,尊龙凯时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尊龙凯时数字化教学资源等。
以县级职教中心为主的县域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和农民生产经营实际需求,立足当地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和农业发展实际,科学设置涉农专业,并伴随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鼓励校企(社)共同开发面向新型经营主体的课程方案与教学标准。改革教学模式,采取送教下乡、教师进村等方式,把教育培训办到田间地头和农民家门口。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学习设置家庭型生产经营项目,地方政府应从贷款、物资予以优先保障。
(三)实行科学的工作方法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人文、教育等基础、条件、环境差异巨大,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切忌一种模式、一个步调。有关部门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助促兴,务求实效。一般而言,从主体角度,发达地区可以高职为主,欠发达地区可以中职为主;从内容角度,发达地区可以二、三产业为主,欠发达地区可以一产为主;从对象角度,发达地区可以高中后劳动者和外来群体为主,欠发达地区可以初中后劳动者和本地青壮年为主;从任务角度,发达地区可以培养乡村治理人才、文化服务人才为主,欠发达地区可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为主;从方法角度,发达地区可以集中发力,全面行动,互相借鉴,彼此示范,欠发达地区可以局部探索,积累经验,重点突破,逐渐展开。要坚持在助力乡村振兴中深化改革,发展实力,增强适应性。
(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席大大总书记曾指出,全社会要崇尚劳动、见贤思齐,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氛围是发展职业教育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条件,也是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基础。建议国家拓宽涉农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为学农、知农、爱农、兴农、强农的技术技能人才优先予以项目、资金、信贷等保障,同时允许其“升学”“考公”“提干”“选代”,让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就业创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人生出彩的机会”,使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得到社会高度认可。地方政府和农村组织要履职尽责,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及时获得信息、经费、物资等提供必要支持。新闻媒体要加大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宣传解读力度,合理引导预期,增进社会共识。各地和有关行政部门要及时总结、宣传、推广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扩大辐射面,提高影响力。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第10期
引用本文请标注:刘宝民,张志增.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依据、内涵与保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