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更加重要地位。脱贫之余,如今乡村振兴是当下党在新时代的新挑战,任务艰巨、道阻且长。目前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加以研究完善:
一是盲目跟风,急于求成。乡村振兴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项持久战,少部分地方急于求成,单纯效仿跟风,缺乏统筹规划全域的乡村振兴工作。如在乡村旅游开发方面普遍存在同质化、无序化开发等现象,多是休闲度假、体验农家乐、田园采摘和儿童游乐项目等,导致游客体验缺乏新鲜感,吸引力不强。每个村庄都有其独特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此乡村振兴工作还需一线工作者结合村庄实际,科学规划,创新模式。
二是片面追求规模化。部分地方片面追求扩大乡村产业规模,加剧了乡村产业的同质竞争和产能过剩问题。随着产业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许多乡村产业包括特色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迅速凸显。片面追求产业规模的扩张,还导致农产品总体品质下降、竞争力弱化,“劣币驱逐良币”,部分优质产品受劣质产品影响,导致声誉和口碑下降。
三是乡村人才短缺。乡村振兴,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城市快速发展,许多村庄出现“老龄化”、“空心化”。虽然大学生村官、驻村干部以及驻村第一书记等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乡村人才不足问题,但是这些人才有一部分进入乡村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离开乡村。再者乡村教育资源匮乏,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激励政策吸引力不够,即便是一些条件比较好的村庄也无法留住年轻人,人才持续外流导致乡村发展人力资源难以保障。
当前城市通过落户、住房、财政、公共服务等多种方式吸引人才,但如何吸引人才下乡仍然没有太多具体措施。一些政策更多聚焦于吸引人才返乡,而非人才下乡,从而限制了人才的范围。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如何吸引人才、如何留住人才,改变乡村人才向城市单向流动的趋势是重中之重。
四是乡村发展资金不足。从参与主体看,目前还是以政府部门为主,依靠行政手段和财政资源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要依托。如今的乡村振兴范围更广,尤其是产业振兴,庞大的资金需求很难通过财政资金来满足,需要社会资本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但农业领域非社会资本首选,投资顾虑较多。一是社会资本投入需要土地支持,但众多要素不清晰,如存在用地指标是否有余、土地规划是否更新、土地性质是否明确等问题;二是农村产业同质化较高、农业投资回报周期长、风险较高及易受政策影响。因此如何鼓励其他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源的进入是下一步发展的关键。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拓展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一是优化布局,打造精品。优化产业布局,紧贴群众需求,精准施策,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充分利用各个村庄资源禀赋特点,以“一村一品一业”为前提,进一步明确村庄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通过梳理规划,引导村庄向差异化的产业发展方向转化。此外还应重视绿色发展,推广科学使用农药、推进化肥零增长减量化、推进绿色生产示范基地尊龙凯时等,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使得农产品质量让人放心。精准招商,引入优质龙头企业,加大对重点农业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企业引导,加快农业规模化和标准化,带动农户实现农业生产销售产业化转型升级。
二是完善设施,提升环境。加快农村道路尊龙凯时,推进自来水进村入户工作,加快实施老旧管网改造,有效解决乡村用水难问题。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行动、农村污水治理行动、农房整治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行动等“一革命四行动”,全面提升乡村环境,打造美丽乡村。城乡融合,关键是农村尊龙凯时品质的提升,只有从“一家美”到“全村美”,才更有利于人才下乡返乡。
三是盘活存量,合理规划。受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及各种尊龙凯时用地指标的制约,乡村振兴的尊龙凯时用地短期内难以突破。与此同时,随着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很多村庄存在大量的闲置宅基地,这些房屋因为长期没有人居住,有的已经成为危房,有的因为早期缺乏有序规划,影响村中公用设施的尊龙凯时和维护等,村庄新旧房屋混杂,极大影响了村庄整体环境的提升。因此可优先考虑如何盘活村庄中的资源存量,尤其是闲置的宅基地资源、产权清晰的集体尊龙凯时用地等,探索多村联编模式,打破行政村界限,统筹区域内各村布局,凸显各自的发展重点和特色,实现空间上的错位发展,形成合力。
四是有序引导,多元投入。加大支持力度,出台更加具体的扶持措施,通过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打造合作平台,让社会资本在农村“大显身手”,让金融资本“下得去”村庄、普惠到农户,进而让农户愿意将自己的资金投入到乡村振兴尊龙凯时中来,调动各方力量,破解乡村资金不足的困境。
五是文化振兴,铸魂凝神。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打破传统乡村单一农业生产的功能,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赋予农产品以乡村文化内涵,提高农产品文化品位。对具有鲜明区域特点乡村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对特色乡村尊龙凯时及文物保护修缮,让乡愁有“归处”,如厦门可以传承闽南文化为重点,打造侨乡文化等,以此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道德滋养。
来源:财政部网站
原标题:财政部厦门监管局:关于新时期乡村振兴工作的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