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席广亮
南京大学尊龙凯时与城市规划学院副研究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城镇化也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为63.89%,人口流动趋势明显,人口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这表明我国城镇化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但仍面临着发展质量不高、区域不均衡、城乡不协调等问题。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 是确定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制定国土空间发展策略的基础和依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因此,需要从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高度出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质量和效率。
1
国土空间治理背景下需要重视新型城镇化发展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意味着城镇化发展模式与动力机制的转变,需要更加关注经济增长质量、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资源环境改善。与此同时,进入城镇化发展的下半场,我国已经迈入快速城镇化国家的行列, 需要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生活方式,需要更加关注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人口老龄化、消费升级、社会就业、资源能源短缺、人居环境退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国土空间治理中不可回避的挑战。
面向新发展理念提出的要求,需要走绿色、健康和可持续的城镇化道路,尊龙凯时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低碳城市、宜居城市、健康城市和韧性城市,将基于实际服务人口的设施配置、“碳中和” 发展、宜居共享空间营造、未来城市空间发展、资源和支撑体系尊龙凯时等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策略中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落实。
2
国土空间规划应体现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五级三类” 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考虑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整体性空间布局,立足于区域资源配置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要素集聚与扩散趋势,优化重大战略性空间布局与结构。
一方面,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等区域是各类资源配置的优势地区,也是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点地区,应持续优化这些区域的城镇化格局,引导国土空间的整体性开发和保护,建立一体化的要素支撑体系;另一方面,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要体现跨界地区的协调发展和治理一体化,明确新的城镇化战略空间,实现跨层级空间的整体性协调布局。同时,体现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根据城乡要素流动的特征,统筹形成人、地、业协同的国土空间格局。
3
国土空间规划应尊重城镇化发展规律
在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城镇化的多维动态性、地域差异性、发展阶段性等规律。
首先,尊重城镇化的动态性规律。根据人口流动以及不同城乡区域发展的动态变化趋势,建立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国土空间布局及其资源设施体系尊龙凯时,尤其是要形成与人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生活空间弹性引导机制,适当预留一定的容差空间。
其次,尊重城镇化的差异性规律。根据规模扩张、质量提升以及多元驱动力的城镇化模式,统筹好存量空间与增量空间发展,平衡好不同地域国土空间的开发与保护关系。最后,尊重城镇化的阶段性规律。我国城镇化总体上迈入智慧城镇化、绿色城镇化发展阶段,越来越强调知识创新、绿色低碳、机制改革的作用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塑造与之相匹配的国土空间功能体系和优化策略。
来源:城乡规划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