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欢迎访问中国尊龙凯时有限公司人才培训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业内新闻

国土空间设计:五个层次认识观
教务部 2022-03-14



近日由吴次芳等编著的《国土空间设计》一书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前言提到了国土空间设计的五个层次认识观,摘录如下,供大家分享学习。


  国土空间设计识观: 第一层次  



当我走向这个演讲大厅的进口处,我已经在那里了;倘若我不是在那里的话,我就根本不能走进去。”这是海德格尔在《依于本源而居(Dwelling Near the Origin)》一书中听起来像是一句鬼话的名言。


然而,这是海德格尔的一个至高思想境界:存在关系先于知识关系或者其他任何关系。就国土空间设计(Territorial Spatial Design)而言,当下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存在性位置关系,应该优于先前储备的空间设计的专业依赖。这个新的“位置”为国土空间设计诸元素提供场所,把国土空间设计诸元素集聚成一个整体。它强调将自然地理格局、区域生态、土地利用、城市、乡村、工矿企业、风景旅游、矿产资源、水利交通等不同要素进行综合认知和整体谋划。


换句话说,新时代国土空间设计的位置存在,决不再是过往城市设计、乡村设计、土地设计、景观设计或是它们的线性叠加,也不能是将传统空间设计的知识积累简单推延到把山水林田湖草海看作是一个整体系统的国土空间,更不能是将城市设计的尺度简单放大到全区域的国土空间面对要素类型更加多样、空间尺度更加多种、对象边界更加宽广和系统结构更加复杂的国土空间,传统的城市设计、乡村设计、土地设计或景观设计显然已经不能适应,需要一次根本性的提升、创新和突破,需要在新的存在关系和更高层次上认识国土空间设计的价值、对象、理论结构和方法路径,否则就无法适应空间治理的新目标和新要求,这是走进国土空间设计所应该储备的第一层次认识观。


  国土空间设计认识观: 第二层次  


设计源于规划,规划本应包含设计。国土空间设计与国土空间规划是硬币的正反两面,它们是一个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和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国土空间规划的平面布局,是国土空间设计进行4维空间环境塑造的基础依据和前提。国土空间设计对空间的塑造与安排,可反馈回来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平面布局进行完善、补充和调整,使两者都趋于更加合理化和有序化。从空间治理的历史发展进程看,设计与规划一直都存在着难舍难分的渊源关系。工业革命以前的很多国土空间规划,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就是国土空间设计,许多地方的相应机构都称为规划设计院,也足见规划与设计的“难舍难分”。


2018年,中国建立了以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要宗旨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它不是简单的“多规合一”,而是一种超越“多规”之上的系统性重构。毫无疑问,如果说只有国土空间规划,而缺少国土空间设计,这显然是一种结构性缺陷,国土空间治理就会成为单轮驱动或单腿行动。国土空间设计的突出特征不仅是空间对象的放大或扩展,更重要的是设计要素从城市或乡村内部走向国土空间,山脉、河流、地貌、天象、森林、田野、海岸、交通廊道、水利设施、输电设施、工矿园区、风景旅游、文化遗址、大地景观、生物多样性、区域形象及其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内涵等,都是超越传统城市设计或乡村设计视野的。唯有将国土空间规划与国土空间设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婚配”,才能将空间治理引向更加璀璨的未来现代化。更简单地说,有国土空间规划,就应该有国土空间设计,而且两者需要“婚配”,这是开启国土空间设计新世界所要确立的第二层次认识观。

  国土空间设计认识观: 第三层次 


事实上,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如此完整、持久而独立,就在于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以天人合一为代表的整体观、平衡观和秩序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根源和“金字塔”的《易经》,就认为宇宙万物存在的最高依据和终极原因是淳和未分、混而为一的元气。它是一种普遍联系的整体宇宙生成观,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看作是一种承续关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沃纳·卡尔·海森堡和协同学创始人赫尔曼·哈肯也都认为,世界不应该被划分为不同类别的物体,而应划分成不同类别的联系,世界呈现为许多事件的复杂组合,其中存在着各种联系的变化,需要从“关系”中理解和掌握系统的整体。按照这种整体平衡观,国土空间设计在空间维度上,需要将国土空间看作是一个与天地人及万物合而为一的整体并综合起来的系统,需要将生态、生活、生产、效率、产权、安全、韧性等功能性需求,与地域文化、景观形象、心理体验、社会精神、艺术审美等精神性需求进行关联、凝练和彰显,并且在时间维度上需要将规划、设计、尊龙凯时和运营看作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它们必须被统一在一个有秩序的系统之中,而非被专业化的传统知识所分裂,也不能固守原有的空间设计理念和认知,如此才能保障国土空间设计发展的可持续性,这是从事国土空间设计理论和实务探索所需要秉持的第三层次认识观。

  国土空间设计认识观: 第四层次 


人类已经走进“心”世界,当今社会更加关注空间品质及其承载的生活品位和诗性,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现代政府和科学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国土空间设计更加侧重于从人的角度出发,注重人对于空间和环境的舒适性、欣赏性和美感性,强调人对于国土空间生活、心理、行为和美丽的满足感。它在致力于提高国土空间环境质量的同时,更着力于对国土空间环境和景观的审美化建构。


国土空间设计之本源就在于:营造世界,让生活更加美好;保育大地,让世界更可持续。它将技艺与自然和涌现相融合,设计作品的回归之处,就在于立于大地之上并在大地之中为历史性的人类建立他们在世界之中的美丽栖居。任何按照统一技术标准做出来的国土空间规划设计,都可能导致空间的死寂或千篇一律。

尤其是国土空间设计,具有个性和特色的诗性艺术是其持久生命力所在。江南水乡的“一枕暗香听橹声,寻梦无痕到江南”,徽州地区的“碧树黄花寒烟翠,山映斜阳马头墙”,西南山地的“丛林坡上楼吊脚,青山绿水到野村”,古老北京的“水绕郊畿襟带合,山环宫阙虎龙尊”,苏州城的“万家前后皆邻水,四槛高低尽见山”,重庆城的“片叶沉浮巴子国,两江襟带浮图关”,青岛城的“云护芳城枕海涯,风鸣幽涧泛奇花”……国土空间设计,都似一幅幅美丽的大地画卷,带给人以无限美的享受。

从这一角度来说,国土空间设计的重要性一点也不逊于国土空间规划,前者更是一种人性向美的体验,更是一种源于体验艺术的空间作品,是人类的一个永恒话题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幢尊龙凯时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优秀尊龙凯时师作品,但就其美学价值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尊龙凯时本身造型,而在于缺乏国土空间设计所造成的对周围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空间整体不和谐,这是走进国土空间设计所要把握的第四层次认识观。

  国土空间设计认识观: 第五层次 


国土空间设计是对“天”与“地”两个世界区域的开启和确定,从而具有一种存在性或者本源性的意义。国土空间设计的存在意义首先在于它的“有用性”,但这种“有用性”却根植于“可靠性”。从有用性到可靠性是十分关键的一个跳跃,可以说是从日常经验到现象学思想经验的跃升。为了实现国土空间设计的可靠性,任何国土空间设计都必须立于大地之上。设计建基于大地,大地离不开设计之敞开领域,因为大地本身是在其自行锁闭的被解放的涌动中显现的。而设计不能飘然飞离大地,因为设计是一切根本性命运的具有决定作用的境地和道路,它需要把自身建基于一个坚固的基础之上。


真正有启迪价值的国土空间设计是对历史性的此在已经被抛入其中的那个东西的开启,那个东西就是大地,对一个历史性民族来说就是设计者所在的自然大地,而绝不是商业性制度运作的“趋时附势”。无论是物质空间、存在空间、知觉空间、精神空间、情感空间抑或是虚幻空间的建构,都必须立足于当地文化,立足于当地的价值取向,立足于当地的审美体验,立足于场地的泥土、水、花叶、阳光、声音、香味、微风和体验等自己所拥有的独特属性,这是信仰国土空间设计所需要充分理解的第五层次认识观。

从历史和国际经验看,文化是国土空间设计模式建构及其运行的基本场域,国土空间设计模式选择不能离开文化场域而在真空状态里建构并运行。对西方世界而言,中华文明与欧美文明是完全不同的异质文化。欧美文化追求本质和清晰,是人与自然二元的支配型文明。中华文化在发展之端就孕育着“间性”思维,不否认差别,在差别之内溯源而上,使差别得以相通、彼此转化,形成一种中庸和朦胧的意象。中国在上古时代,约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开始,就逐渐形成了以《周易》为文化基因的国土空间设计思想,强调把物(自然环境)、象(物的外形)、数(符号、图形)、理(内涵)结合起来进行观物取象和空间构思。中华文化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当今中国创造的世界奇迹,也都是根植于中国浓厚的传统文化。在欧美国家,如此全域性和系统性都很强的国土空间设计很难成为空间治理的有效工具,但在中国的制度环境下必然会有助于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况且,中国与欧美的观念意识、制度文化和审美情趣是很不相同的,中国人不能成为西方世界观的奴隶,不能只按照西方的语言和理念来表达空间设计。《晏子春秋》有一句经典:“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此,中国的国土空间设计,必须坚持文化自信和中国自信,从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的当代制度中寻找国土空间设计的思想基石。在此过程中,虽然需要避免过于强调国情而陷入狭隘民族主义和历史盲目主义,但是国土空间设计的思想基石必须立足于中国的文化和国情,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土空间设计思想和模式,自觉创建中国学派的国土空间设计,这是发展国土空间设计所需要坚持的第六层次认识观。



国土空间设计是一个全新的学科,也是一个综合的、广泛的、实用的、有趣的、美妙的和玄奥的反思性领域,是人与自然、人与尊龙凯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艺术、人与审美、人与空间、人与时间的对话。这种无比的多学科性、综合性、复杂性、思想性、文化性和智识性,从很多维度来看都令人望而生畏。笔者“众里寻它千百度”,但始终还没有找到国土空间设计的“灯火阑珊处”,其原因必定是尚未“望尽天涯路”。撰写本书只是抱着学习者、参与者和体验者的角色,探索国土空间设计的思想基础、理论框架、本质存在、内容结构、方法路径和初心目的,以便为有志于在该领域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同行提供一些可能的思路借鉴和参考。
...... ..... ...... 
国土空间设计乃是对先行美丽世界的筹划,是某种很复杂又很难把握的科学与艺术融合体。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见到全面论述国土空间设计的专著。要像其他成熟学科的专著一样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国土空间设计体系,实在不是作者力所能及的事。尚祈国内外学者、政府官员和实践工作者不吝赐教,并期望与同行诸君携手深化研究其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共同将国土空间设计作为美丽中国尊龙凯时和美丽生活向往的一种推进方式,从而创建起一种诗意栖居的美丽中国和美丽世界。






版权声明:内容摘自《国土空间设计》,内容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欢迎分享至朋友圈。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笔记碎碎念:

学习!



■ 来源: 国土空间规划学习

■ 编辑: 规划师笔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