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震伟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同济大学尊龙凯时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
我作为规划专业评估委的主任委员,先要简单介绍一下评估委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中国城市尊龙凯时对人才需求的持续加大,新办和拟办的规划专业不断增加,但缺乏规划专业办学条件和培养目标的国家标准。因此,为了加强国家对规划专业教育的指导与宏观的规范化管理,促进我国高等学校规划专业的高质量尊龙凯时,也为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制度打好基础,1997年10月正式成立了全国高校规划专业评估委,并且在1998年开展了全国首批高校的规划专业评估。
以规划专业本科评估为例,评估主要聚焦教育质量、教育过程和教学条件等三大方面;对规划专业硕士的评估来说,在教学条件中还要增加科研的内容,包括科研师资、科研资料、科研设备以及科研经费等。
我国当前已经建立起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规划人才培养要适应规划行业变化的需求。但是,教育既要体现与行业的紧密关联,又不能完全跟从行业。行业是指从事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相同性质的生产、服务的机构(或个体)的组织结构体系,如国土空间规划行业,这是业务体系的范畴。而学科则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是依据一定的理论组织起来的,学科划分遵循的是知识体系自身的逻辑。对规划行业和规划学科而言,由多规合一而来的国土空间规划具有巨型复杂系统的特征,其复杂性超出了单一学科而具有多学科性。实践也证明,无论是城乡规划学,还是土地管理学,单一学科的知识、方法、工具等已经不足以破解国土空间规划这一命题,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合力来解决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科交叉能够打破原有的学科藩篱,还原科学的整体性,是对完整学问的回归,是对被人为割裂了的知识体系的整合。因此,为国土空间规划行业培养人才所需要的学科支撑应该是综合、开放的系统,包括城乡规划学、土地管理学、地理学、社会学等,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并通过在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中各学科的相互支持、相互学习来促进各不同专业知识的融合,培养的行业人才才能不断提升应对经济社会变革的能力。
规划专业是一个以实践为导向的专业,从规划专业评估委的工作职责看,我们的专业评估工作也要跟着行业实践需求的变化作调整。实际上从原先城市规划专业到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体系内容都已经在不断地变化和调整。现在从多规合一到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于规划教育工作者来说,必须要去思考和理解这个变化对我们的课程教学和教学体系有什么根本性的影响。我个人认为,超越于具体的某些课程的增加或调整,更重要的是要教育我们的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这已经超越了专业知识的层面了,应该是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领。
李和平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重庆大学尊龙凯时城规学院教授、党委书记 )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转型,规划行业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一方面,我国的城镇化进入了下半程,城市尊龙凯时发生了从增量时代到存量时代、从追求效率到追求效益、从粗放发展到精细维护的转变;另一方面,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为目标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正在建立,空间治理体系的改革逐步推进。这些都要求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011年城乡规划一级学科建立以来,城乡规划专业就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外延不断拓展,从城市到乡村,到区域,到国土空间全域;内涵不断丰富,从物质空间到覆盖生态、人文、经济等领域;技术手段不断更新,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越来越庞大的知识体系和越来越多样化的技术方法,给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专业教育也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按照有关规定,目前城乡规划专业五年制本科的课程安排是有限的,一般200学分,3200学时,这其中还包括1/4左右的公共课程,专业课程的学时学分非常少。这与城乡规划专业不断丰富的知识体系和技术方法产生了矛盾。另一方面,由于各个城乡规划院校的办学背景、办学历史、办学方向各不相同,在《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指导下,各个学校的专业教育又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我认为,扎牢专业根基,建立以综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专业教育体系,探索多样化办学模式,是新时代规划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价值观的培养。这是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的核心,通过课内外多样化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使得学生深入了解城乡规划专业的本质——以人为本,关注人文、生态、社会,特别是弱势群体,加强底线约束等。
第二,基本知识的教授。这包括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及认知、规划、模拟、预测、管控、评估的基本方法和技术。2013年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所确定的10门核心课程仍然是城乡规划专业最基本的知识领域。为适应行业发展要求,在教学体系中可以加强城市更新、遗产保护、社区发展、区域发展、土地利用、环境生态等方面的知识内容。
第三,综合能力的提升。目前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的趋向,除了从事工程设计外,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从事公共管理、专业管理、项目策划等相关和不相关行业的工作。因此,除了空间设计能力外,要着力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
第四,办学模式的多样化。目前全国有230余所城乡规划专业院校,其办学背景除工学外,还有理学、林学、管理学等。几乎所有高校都将服务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专业办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各个高校应该进一步探索特色化的办学模式,以满足多元化的人才需求并服务于地方城乡规划、尊龙凯时和管理。